展会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效益

展会已成现代经济活动的常态,各行各业每年都有几场值得参与的规模性展会。
举例来说在陶瓷行业,但凡上点规模的企业,每年参加四至五次展会很正常,而对在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性展会,如4月的上海展、5月的卫浴展、10月的博罗尼亚展,以及一年两期的广交会,大家更是早就摩拳擦掌,大展身手,即使不参展或未能参展,也会去现场观摩一番,即“身不能至,亦心向往之”。

那么参加展会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吗?答案是肯定的,否则花费巨大仍趋之若骛是和自己过不去吗?老板都是精明的,只是这效益有大有小,有看得见的,有看不见的,有当场成交、签约的立竿见影,亦有志在长远的影响力渗透。而当展会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或区域经济体系中起到支柱作用,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成为经济竞争力的主要代表,成为增量资产与增值资本的主要创造力量时,一种新的经济形态——展会经济便形成了。其带动作用、联动效果、经济贡献都会远远超越展会本身,形成支柱性、主导性、先导性产业,成为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
无论一家公司的规模有多大,展会都为之提供一个很好的业务机会。美国一家调查公司根据对美国公司参展情况的统计,指出参展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。
    1、低成本接触合作客户
    公司要接触到合格的客户,参加展会是最有效的方式。根据展览调查公司的一项研究,展销会上的每一个参观者被接触到平均成本为177美元,而通过销售电话接触一个客户的平均成本为295美元。
    2、工作量少质量高
    在展销会上接触到合格客户后,后继工作量较少。展览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,展会上接触到一个合格的客户后,平均只需要给对方打0.8个电话就可以做成买卖。相比之下,平时的典型业务销售方式却需要3.7个电话才能完成。根据麦克格罗希尔调查基金的另一项研究,客户因参观展销会而向展商下的所有订单中,54%的单子不需要个人再跟进拜访。
    3、潜在客户
    展览调查公司的研究显示,以一家展商摊位上的平均访问量为基数,只有12%的人在展前12个月内接到该公司销售人员的电话;88%为新的潜在客户,而且展销会还为参展带来高层次的访问者。对于参展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来说,展会上49%的访问者正计划购买那些产品和服务。
    4、竞争力优势
    展览会为同行的竞争对手显自身提供了机会。通过训练有素的展台职员、积极的展前和展中的促销、引人入胜的展台设计以及严谨的展台跟进,参展公司的竞争力可以变得光芒四射。而且,展会的参观者还会利用这个机会比较各客参展商。因此,这是一个让参展商展示产品的优异功能的公开机会。
    5、节省时间
    在三天的时间里,参展商接触到的潜在客户比销售人员三个月里能接触到的人数要多。面对面地会见潜在客户是快速建立客户关系的手段。
    6、融洽客户关系
    客户关系是许多公司的热门话题,展览会是强煞费苦心现存客户的关系的好地方。参展商可以用下列方式对客户表达谢意:热情的招待、一对一的晚餐、特殊的服务等。
    7、手把手教客户试用产品
    销售人员携带产品在路上进行演示的机会恐怕不多。展览会是参展商为潜在客户测试产品的好地方。
    8、竞争分析
    展览会现场提供了研究竞争形势的机会,这个机会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。在这里,有关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、价格以及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的信息,参展商通过观察和倾听就可以了解很多。
    大多数展会(尤其是大型展会)通常都吸引媒体的关注。利用媒体进行曝光可以成为参展商的优势。邀请重要的媒体记者访问展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。
    9、产品和服务市场调查
    展览会提供了一个进行市场调查的极好机会。如果参展商正在考虑推出一款新产品或一种新服务,可以在展会上向参观者进行调配查,了解他们对价格、功能和赔偿以及基本上质量的要求。
  

    因此,发展展会经济日渐成为具备办展条件城市的目标,成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成功的却不多,目前国内公认的有影响力展会还是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大连、广州、深圳等地,除展会本身外,承办城市还需要具备很多配套措施,比如交通、住宿、餐饮、购物(很多展台家具、配饰等需要购买)等,总而言之要便利。

地处长江出海口的上海,这座经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,在2010年除去已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性展会外,又以著名的综合性展会——世博会吸引世人目光,吸引四面八方的客人。
总而言之,参加展会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。